潮新闻 记者 徐惠文 通讯员 陆凛 徐燕利
(资料图)
从科同村大善头出发,沿着科同港往南至科同村文化礼堂,江南风格的6艘“村味”小船,载着牛犇、江平、郭凯敏、巩汉林、张一山、蒋梦婕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电影人来到科同村,见证2023科同之夜第三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的启幕。
5月30日晚,海宁市许村镇科同村星光熠熠。近300位演员、编剧、导演、艺术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小村庄。
田间地头为何会开出这样的“电影节”?这源于一个人41年的坚守。
一位放映员 撑起一块“屏”
眼睛小小,个头不高,整个人精神奕奕,逢人就露出一张憨厚的笑脸。他那富有乡土气息的脸上,写满了“孤勇者”的故事。
“我的人生,就是用一部一部电影摞起来的,我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为村民放电影,这件事我没干完,也没有干够。”这个名叫徐九斤的科同村人,从1982年开始就在农村放电影,坚持了四十一年。四十一年来,他把最宝贵的人生岁月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电影事业。
20世纪80年代前后,全国各地纷纷组建了流动电影放映队。有一些摄影基础的徐九斤被选入了沈士文化站,成为了一名电影放映员,从此便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一年,徐九斤22岁,或许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放电影居然会成为陪伴他一生的事业。
90年代,改革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电视机不再是一件“稀罕物”,一时间,露天电影风光不再。由于电影放映场面不再热闹,电影放映队也纷纷解体。在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的浪潮下,徐九斤的同事们带着落寞纷纷改行,原本热闹的6人放映队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电影很有教育意义,我要把电影放下去。”徐九斤的心里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坚持还是放弃,对于别人来说或许难以抉择,但对于徐九斤而言,这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
正是怀着对电影的无限热爱,徐九斤毅然做出了最重要的选择。四处筹钱买了几台放映机、几大箱电影拷贝胶卷,徐九斤一个人的“九斤放映队”就这样成立了。
放映机、发电机、扩音机、喇叭、电影胶卷……每次出门,都要搬运上百斤的放映设备。此后的日子里,他拉着自己组装的木板车咿咿呀呀行走,穿梭在一个又一个村落,逐个放电影。
徐九斤遇到过高潮,也遇到过低谷。一场露天电影,很多时候只有两三个观众,曾经的万人空巷,变为无人问津,但这都磨灭不了徐九斤对放电影的热爱,反而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内心。
2005年前后,国家推行“2131工程”,国家电影局大力鼓励农村放映电影。在无悔的坚守中,徐九斤终于迎来“第二春”,农村电影放映也迎来复苏。2006年,浙江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放映综合试点省份,农村电影放映自此更是迅猛发展。
四十一年来,徐九斤的装备逐步实现“鸟枪换炮”。运输工具从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又从两轮摩托换成四轮面包车,笨重的胶片放映机,换成了轻便的数字设备。随着交通工具的更迭,他的放映范围也逐年扩大,从海宁延伸到了周边的桐乡、余杭甚至宁波等地,从村里到学校,从企业到敬老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总行程已超过40万公里,相当于走了32趟长征,共放映了30000多场电影,观众达700多万人次。
“喊”来大明星 举办一个“节”
四十一年间,时代巨变,徐九斤的初心不改、情怀依旧。
今年已经是科同之夜九斤电影文化节举办的第三个年头了,吸引了近300位演员、编剧、导演、艺术家为科同村站台。演员牛犇从2020年首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时就开始关注科同村,这一次他作为特邀嘉宾来到了现场,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这次很荣幸获得了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乡村电影题材特殊成就人物奖,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是中国电影界的暖流和清风,我们也会持续为农村电影放映员呐喊,为农村电影事业助力”。
也许没人曾想,如此众多的明星到一个小村庄,并不是政府花钱出面邀请来的,而是徐九斤“喊”来的!
一位农场电影放映员四十余年对乡村电影的坚守,打动了电影圈内的众多艺术家。2020年,徐九斤以他独有的魅力,在政府支持下,举办了“首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
“四年前说要办电影节,大家都不信。电影节那都是国外高端的活动,没想到真的能办下来,今年还有300多位明星艺术家们关注!”郭金海是科同村村民,连续三届为电影节当志愿者。回忆起第一届电影节举办时的场景,他也是感慨万分。那一年,郭凯敏、刘劲等一批艺术家,与村民开展面对面的电影文化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农村电影放映员来到开幕式现场,“银幕之光”照亮了整个乡村的夜晚。
今年的开幕式,电影艺术家们搭乘6艘江南特色的小船进场,郭金海的工作就是小船的船工。“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这些艺术家,没想到他们竟然能来到我们家门口,我还能那么近距离的看到"电影"里的人,真的做梦也没想过。”郭金海兴奋地告诉记者,每年参加电影节的志愿工作,也是为村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电影节是为了村民而举办的,作为本村村民,更是要向更多的人展示科同村的文化魅力。“我们村能请来大明星大艺术家,村民们都很骄傲,大家都抢着报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把我们村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四面八方的来客!”
“我和大家一起看电影”的宗旨始终贯穿每一届电影节,这场带着“泥土”气息的电影文化节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我爱中国电影,为老百姓服务!”在“第二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开幕式上,淳朴憨厚的徐九斤说了这样一句同样淳朴的话,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从第一届到第三届,这个在田间地头举行的电影节,正在把中国电影的“天方夜谭”转变为现实,颠覆着人们对“电影节”模式的传统认知。土味与潮流、权威与群众、国际与乡村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让艺术家走进人民群众,是一场真正接地气、真正有人情味的电影节。
光影讲故事 打造一个“村”
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乡村电影文化重获“新生”,更是让科同村迅速火出圈,让一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小村落,走出了一条电影界的“星光大道”,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科同村自古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底蕴深厚,村里的老街、民宅、画院等文化遗迹是科同村文化血脉的传承,云片糕、刨烟丝、家风家训的代代相传是科同村生生不息的文化火种。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都注定了科同是个“有故事”的村落。
2015年,徐九斤贷款500多万元,建起了一家民间电影珍藏馆——九斤电影珍藏馆,场馆面积达1000平方米,免费向公众开放。“科同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村庄,九斤电影珍藏馆更是让科同更有韵味。”科同村党委书记郭利忠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陪着父母去九斤电影珍藏馆,帮父母寻找儿时的记忆。
2022年,科同村更以打造浙江省首个故事村为抓手,聚焦“小人物有大爱”,让充满正能量的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已经成了科同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今,“科同之夜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作为科同村的大IP,不仅振兴了乡村文化,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不少人慕名而来,看完电影后顺便来了一趟美丽乡村游。
行走在许村镇科同村临水老街,小桥流水,游鱼飞鸟,一座座古朴民居,好似一部老电影,却又讲着新故事。
现在科同老街的两岸不仅有网红吊桥、玻璃栈道,还有特色餐饮店、地方民俗产品、休闲茶馆、民宿等业态,游客们坐上小船不仅可以体验水乡韵味,还可以换个角度感受科同老街两岸风貌。
而今年电影节上,借力“艺术乡建”的东风,科同村还推出一个重磅的环节:除了邀请明星在村里共植“星希望·光影故事林”,参与“共迎亚运、我与明星健走科同”活动外,还举行科同村艺术乡建总顾问和村形象大使的聘用仪式,今后指导参与科同村艺术乡建活动,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未来科同村的艺术产业要做广、做深!”郭利忠说,“就电影节而言,我们的目标是沿着"国际化"的路线努力,乡村电影是土味也是潮流,我们将立志打造具有国际性、权威性与群众性互为一体的乡村电影节。”在未来乡村艺术产业建设中,科同村将继续围绕“光影故事村”,以“文化+产业+生态”的模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书画文化”“乡愁文化”“电影文化”,用光影故事振兴乡村文化。
文化阵地“活起来”,电影资源“引进来”,民间故事“走出去”,不知不觉间,一个围绕“光影故事村”打造的文旅品牌精彩“出圈”。
“转载请注明出处”